(一)编密织牢最底线的民生保障网。
一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和城镇脱贫解困工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部署和市政府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力度的意见》,不断完善城镇脱贫解困工作机制,加强城镇脱贫解困工作的保障,推进城镇脱贫解困工作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加强城乡低保规范管理,完善低保审核审批程序,巩固拓展低保专项治理成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提高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开展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护理服务。全面提升“救急难”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作用。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加快完成核对平台建设,推进核对工作有效开展,确保社会救助管理精准高效。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对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和城镇脱贫解困领域的监督,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二是全面推进残疾人和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做好我市孤儿区域性机构养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对孤残儿童护理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升级“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畅通“绿色通道”。提升城乡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落实相关帮扶救助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孤弃儿童大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清理儿童福利和收养相关证明材料,进一步规范家庭寄养和儿童收养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健全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强化监护人的监护主体责任,提升基层报告干预能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
三是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加大慈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大力引导慈善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和城镇脱贫解困,努力拓宽慈善捐赠渠道,推动慈善资源与慈善需求有效对接。
(二)持续提升最基本的社会服务质量。
一是不断完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城市养老服务工作。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落实。大力推广“易照护”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重点支持连锁化、融合型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推动公办养老院转型升级,强化护理能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共建民营。拓展农村敬老院服务功能,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制度。深入开展养老院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启动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实施“养老院”安全达标工程,加强消防、护理、食品加工、无障碍、特种设备等标准化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落实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
二是深化惠民绿色殡葬改革。积极稳步推进殡葬改革,推动完善深化殡葬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加强法规政策宣传贯彻。加快推进殡仪馆、城乡公益性骨灰堂(公墓)等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设施运营管理,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抓好5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和绿色殡葬奖补激励机制落实,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深入开展“三沿六区”散埋乱葬治理,严禁在“三沿六区”范围内新建公墓、新增坟墓,杜绝骨灰装棺再葬。综合治理大操大办、游丧闹丧等丧葬陋习,倡导和建立现代文明丧葬礼俗。巩固扩大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规范公墓管理,净化殡葬市场环境。稳妥推进殡葬管理处“管办分离”,完善殡葬管理体制机制。开展好殡葬信息化试点工作。
三是推动婚姻登记便民服务改革。完善婚姻登记网上、掌上预约功能,推进婚姻信息部门共享。健全婚姻登记政策措施,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推进婚姻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深化婚俗改革,推进免费结婚颁证服务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常态化,倡导婚事新办。
(三)加强创新最基础的社会治理。
一是持续推进基层政权建设。抓好村(居)干部培训工作,举办全市村(居)干部示范培训班,开展村务监督等内容培训。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指导好各县(市、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巩固基层政权工作。
二是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按照组织体系规范化、平台建设标准化、办事服务便捷化、协商议事制度化、居民活动常态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六化”标准,大力开展“绿色社区 美丽家园”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一批服务完善、美丽宜居、幸福和谐的示范社区。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提升社区功能品质和居住质量。继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深入学习兴国经验,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乡镇服务能力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督查工作,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
三是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加强社会组织的信用建设,落实信息公开共享、行业信用评价、红黑名单建设、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措施。加强年检年报工作,全面清理“僵尸”社会组织。加大社会组织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巩固提升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工作成果,促进社会组织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四)稳妥实施专项行政管理。
一是科学谋划行政区划调整。要站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审视和科学安排符合条件的地方开展行政区划调整,稳妥批复相关区划调整事项。
二是展现城市“双创双修”成效。要及时更新制定我市行政区划图,充分反映我市新修道路、新建标志性建筑等城乡面貌的变化。
三是规范地名、路名管理。大力开展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专项行动,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不规范用名。建设景德镇市地名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地名、行政区划等数据的日常管理,实现与智慧城市平台的无缝对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