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牢固树立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按照既定工作目标,加强民政基础工作,扬优势,补短板,统筹做好各项民政工作,全市民政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民生兜底保障得到新改善。一是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我市城市低保已连续18次、农村低保已连续13次提高保障标准,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历年来均处全省前列。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60元,达到660元/月,月人均补差水平增加30元,达到410元/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40元,达到400元/月,月人均补差水平增加30元,达到285元/月。城镇特困三类人员保障标准(含护理补贴)每人每月分别达到:自理人员850元、半失能人员1150元、全失能人员2050元,均比全省标准高15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由2018年的455元提高到505元,分散供养由360元提高到400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惠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7355人,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12237人,困难群体生活进一步改善。二是统筹推进脱贫解困工作。加强两项制度衔接,开展第四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对象台帐比对,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低保对象8634户,16195人,发放低保资金5381.9126万元;建档立卡特困对象1712户,1727人,发放供养资金579.256万元。今年已召开2次市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政策落实。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市共有城镇贫困群众18688户,30815人,其中城市低保人员18327户,30446人;城镇特困供养人员352户,360人;支出型贫困低收入人员9户,12人。开展全市民政系统“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整改攻势行动,“春季整改”梳理问题8个,其中3个已整改完毕,5个已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夏季提升”梳理问题13个,其中5个问题已于6月底整改完毕,7个问题已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1个问题于12月底之前整改完成;“秋冬巩固”梳理问题7个,已督促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三是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治理“错保”、“漏保”、“关系保”、“人情保”等六大问题,重点排查特殊群体的“脱保”、“漏保”问题。2019年已累计发起13054户次,35964人次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累计新增城市低保503户,960人;新增农村低保733户,1571人;清退城市低保3898户,6239人;清退农村低保1138户,2043人。城乡低保对象精准识别度有效提升,动态管理基础得到夯实。
(二)养老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一是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以两办名义出台了《景德镇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联合市委组织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十条措施的通知》,联合市财政局制定了《景德镇市农村互助养老设施建设及运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市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二是聚焦聚力解决主题教育期间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问题。按照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在主题教育期间聚焦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问题的实施方案》,着力推进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问题。在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方面,截至11月底,珠山区、浮梁县实现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提前完成了主题教育期间工作目标。乐平市、昌江区将在2020年实现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成具备助餐功能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118个,基本完成了主题教育期间工作目标,其中乐平市66个、浮梁县40个、昌江8个、珠山区4个。目前,乐平市十里岗乡白塔村、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昌江区荷塘乡仓下村等助餐点已经开始运营。三是扎实做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工作。通过严格把关选点,积极开展督查,扎实做好建设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10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市本级福彩公益金共资助100万元,目前已完工5家,2家预计11月底完成,3家12月底前完工。四是开展防范化解民政领域重大风险工作。5月21日至6月5日,市民政局组成4个督导组,对全市43所农村敬老院逐一开展了重大风险排查督导工作,并抓好后续整改。
(三)殡葬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殡葬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本级和浮梁县合建殡仪馆项目,新建殡仪馆正在整体装修和安装设备,预计今年内将投入使用,50亩公墓示范区现已建成墓穴5000多套。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267个。二是散埋乱葬坟墓有效治理。全市摸排出31849座需治理的“三沿六区”范围内散埋乱葬坟墓及所有区域大墓、豪华墓、活人墓、住宅式墓地,采取集中迁移一批、就地生态化改造一批和因地制宜处置一批等方式进行治理,共整治坟墓30312穴,治理率达95%,其中迁移进公墓14687穴、就地改造6006穴、绿化遮挡9619穴。三是惠民殡葬政策日益完善。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惠及全体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目前已减免4629具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和奖补资金1988.1万元。各县(市、区)出台近3年或5年免费进农村公益性公墓政策,部分乡镇和村做到农村公益性公墓一直免费。四是推进新馆运营交接工作。主动与国控人文公司对接,向市政府提交《景德镇市民政局关于殡仪馆运营交接相关问题的请示》。并就请示内容广泛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后,形成《关于市殡仪馆运营交接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的工作方案》在市政府市殡仪馆运营交接工作专题会进行汇报,确保我市殡葬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为过渡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保障。
(四)相关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一是深入开展 “绿色社区 美丽家园”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等创建工作。我们完成了对全市34家申报创建社区材料的审核,报送工作。9月,我局作为省厅第三验收组,对鹰潭绿色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进行了验收,同时宜春验收组对我市的绿色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验收。二是履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各项职责。认真开展村级换届选举“回头看”工作,目前全市共排查出不符合条件的“两委”村委会成员52人中,完成清理补选43人,有10人未补选到位,其中浮梁县6人,乐平2人,昌江区1人。结合扫黑除恶,加大非法社会组织的打击力度,查处非法组织5家,其中景德镇海上丝路研究会、景德镇冬泳协会乐平分会的取缔,起到了很好地震慑作用。三是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监管。联合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今年出台了《关于涉企收费领域2019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本级40家主要行业协会商会共减收会费415万元。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实行“一链办理”制度,今年共注册审批社会组织23家(社团13家,民非10家)。
(五)民政公共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一是地名命名规范有序。为全面展示我市“双创双修”成果,市民政局根据市政协第156号提案内容,对市主城区34条道路、42个小区进行了命名更名。二是做好政府驻地西迁工作。积极对接省厅,配合市西迁办开展了市政府驻地迁移工作,完成了申报材料上报,政府驻地迁移风险评估,并采取多种形式征求了相关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以确保市政府迁移工作平稳顺利实施。三是实施部分区划调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做好昌景黄沿线区划调整、昌南新区和浮梁县区划调整等地名区划工作。四是新建1个孤儿区域性养育中心。结合市社会福利中心现有场地、设施的情况,启动了打造我市孤儿区域性养育中心的项目,一期改建工程10月已完工投入使用,二期“三个一”改建工程已开始施工,力争于12月上中旬完成改造。五是完成福利彩票销售任务。2019年1月1日-2019年11月17日,我市销售福利彩票16386万元,同比增幅0.6%,任务完成率96.71%,名列全省第1名。其中电脑票6939万元,任务完成率82.9%;中福在线7554万元,任务完成率103.5%;即开票1892万元,任务完成率149%。预计全年可销售福利彩票19000万元,任务完成率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