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这陶土啊,就像一个神奇的宝贝,等会儿在你们手中,能变成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拉坯的时候,手要稳,用力要均匀哦。”近日,在昌江区童行驿站嘉和社区,陶艺老师在拉坯机前,手捧着一块陶土,为孩子们讲解陶瓷拉坯的基础知识。
“我想做一个漂亮的杯子送给妈妈。”
“想捏个小兔子放在床边,陪伴我睡觉。”
……
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些孩子是新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指长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离开户籍地生活学习的未成年群体。他们普遍面临一些困境:缺少玩乐资源,缺少稳定的玩伴,父母陪玩意识薄弱等。
景德镇市作为全省2025年关爱流动儿童的试点地市,实施2025年度关爱流动儿童项目。该项目委托昌江区民政局积极开展,并联系区教体、卫健、公安协作,对流动儿童进行数据摸排。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民政局从广泛听取意见、用心服务群众等方面抓好开门教育。其中针对流动儿童群体,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如健全流动儿童制度保障、关爱服务更加均等普惠、信息台账更加动态精准等。
“我每月最期待的就是上服务站点的特色课程。”12岁流动儿童涵涵(化名)开心地分享道,“有次老师教会我们一项超级厉害的‘安全魔法’,是一场叫《如何识别防预性骚扰》的课。我们一起边玩边学,进行情景模拟,学到了很多知识。”
区民政局局长周庆辉表示,“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只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我局在辖区内设立了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站——‘天使驿站 温暖同行’。通过每个月开设特色课程班,由专业老师到服务站点开课,志愿者全程陪同。课程内容以体育锻炼、书画练习、陶瓷绘画、陶瓷拉坯、音乐律动、心理团辅等为主,联合学校邀请流动儿童参加。”
区民政局根据数据摸排,把流动儿童按照年龄段划分,量身定制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如“知法普法守法”进校园,联合公安、司法部门为青春期的流动儿童开设“情景剧”普法课堂;通过市地名委员会将本土特色历史文化以“讲故事”“逛弄堂”方式讲授,让流动儿童走进现场,感受本地城市地名文化魅力等。
“我们夫妻俩都是附近乡下的,去年来到这里务工。小孩已经有10岁了,就带在自己身边照顾,但实在是没空陪伴玩乐。还好社区有配套设施,开设了特色课程,小孩很喜欢。”流动儿童母亲李女士传来暖心反馈。
区民政局以动真碰硬的整改力度、用心用情的服务温度,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